暴内陵外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暴:残害;陵:同“凌”,侵犯,凌侮。对内残害百姓,对外欺压弱小。
出处《周礼 夏官 司马上》:“贼贤害民,则伐之,暴内陵外,则坛之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bào nèi líng wài
注音ㄅㄠˋ ㄋㄟˋ ㄌ一ㄥˊ ㄨㄞˋ
繁体暴內陵外
感情暴内陵外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非常霸道。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脆而不坚(意思解释)
- 奉命惟谨(意思解释)
- 骄生惯养(意思解释)
- 一钱太守(意思解释)
- 清清楚楚(意思解释)
- 裾马襟牛(意思解释)
- 意气风发(意思解释)
- 胸有成竹(意思解释)
- 拭目以待(意思解释)
- 空谷传声(意思解释)
-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(意思解释)
- 三长两短(意思解释)
- 不卑不亢(意思解释)
- 稳操胜券(意思解释)
- 生死有命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急功近利(意思解释)
- 经史百子(意思解释)
- 交臂历指(意思解释)
- 理直气壮(意思解释)
- 粉墨登场(意思解释)
- 鲜血淋漓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密锣紧鼓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一刹那(意思解释)
- 河山之德(意思解释)
- 形形色色(意思解释)
- 临危授命(意思解释)
- 豁然开朗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望尘莫及 |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。比喻远远落在后面。尘:尘土;莫:不;及:赶上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旦夕之间 | 旦:早晨。夕:晚上。早晚之间,形容在很短时间内。 |
如履薄冰 |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。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。 |
一拥而上 |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 |
云天雾地 | 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 |
惹事生非 | 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 |
走南闯北 |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闯荡。 |
兴高采烈 | 兴致高;精神饱满。采:精神;烈:强烈;旺盛。 |
叽叽喳喳 | 语音杂乱。 |
歌舞升平 | 边歌边舞;庆祝太平;有粉饰太平的意思。含贬义。升平:太平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
霜露之悲 |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妖魔鬼怪 |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。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。 |
阿时趋俗 | 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 |
牛头不对马嘴 |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。 |
变态百出 |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。 |
死胡同 |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。比喻绝境、绝路。 |
脑瓜不灵 | 指人不聪明,思想转不过弯来。 |
间不容砺 | 谓磨治的时间也没有。形容时间的短促。 |
丹书铁契 | 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 |
以身作则 | 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 |
游骑无归 | 游骑:离队的骑兵。离队的骑兵,无处可归。比喻离了根本,得不到归宿。 |
词穷理屈 | 指理由亏屈,无话可说。 |
还淳反素 | 同“还淳反朴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