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隐摘伏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发:揭发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。
出处宋·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发隐摘伏,敏捷如神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fā yǐn zhāi fú
注音ㄈㄚ 一ㄣˇ ㄓㄞ ㄈㄨˊ
繁体發隱摘伏
感情发隐摘伏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发擿奸伏、发奸摘覆、发奸露覆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徘徊观望(意思解释)
- 书通二酉(意思解释)
- 付之一炬(意思解释)
- 秋水伊人(意思解释)
- 疑邻盗斧(意思解释)
- 丑声远播(意思解释)
- 骨肉离散(意思解释)
- 同室操戈(意思解释)
- 以身试法(意思解释)
- 逆来顺受(意思解释)
- 时至运来(意思解释)
- 千丝万缕(意思解释)
- 赴汤蹈火(意思解释)
- 饭囊酒瓮(意思解释)
- 冲锋陷阵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子继父业(意思解释)
- 天作之合(意思解释)
- 洗耳恭听(意思解释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释)
- 可有可无(意思解释)
- 无计可施(意思解释)
- 命途多舛(意思解释)
- 搬弄是非(意思解释)
- 母夜叉(意思解释)
- 抗尘走俗(意思解释)
- 一枕黄粱(意思解释)
- 大显神通(意思解释)
- 黄卷幼妇(意思解释)
- 夫荣妻贵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悬而未决 | 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 |
林下风致 | 同“林下风气”。 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 |
犀牛望月 |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。 |
挥霍无度 |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。挥霍;亦作“挥攉”。摇手称挥;反手称攉。引申为任意花钱。度:限度。 |
雪兆丰年 |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。 |
算无遗策 | 算:计划;遗策:失算。形容策划精密准确,从来没有失算。 |
自强不息 | 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
不僧不俗 | 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伦不类。 |
胆如斗大 | 胆:胆量;斗:旧时的一种量器,容量为十升。胆子像斗一样大。形容胆量极大。 |
今来古往 | 犹古往今来。 |
悬崖勒马 |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勒:收住缰绳。 |
酒后茶余 |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。 |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;御:抵御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一致对外。 |
饭囊酒瓮 |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|
国无宁日 |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显亲扬名 | 显:使显赫;扬:传扬。使父母宗族显耀;张扬自己的声誉。指中举、立功、做官的荣耀。 |
风风雨雨 | 刮风下雨,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。 |
霜露之悲 |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移日卜夜 | 指昼夜相继。 |
脱口而出 | 指话语未经思索;随口而言。脱口:不加思索地开口说。 |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|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;最好是避开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;没有别的好办法;只能出走。 |
东道主 |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 |
天相吉人 | 相:保佑,帮助;吉人:善人。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。 |
今夕何夕 | 今夜是何夜?多用作赞叹语。谓此是良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