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经史子集 |
经:经书,儒家经典;史:史书;子:诸子百家著作;集:文集。指古代的经典著作。泛指古代典籍。 |
初出茅庐 |
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 |
裾马襟牛 |
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。亦作“襟裾马牛”。 |
堂堂一表 |
形容身材魁伟,相貌出众。 |
敏而好学 |
敏:聪明。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。 |
空口无凭 |
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 |
因噎废食 |
噎:食物堵塞在咽喉;废:停止;食:吃。因吃东西卡过喉咙;从此就停止吃东西。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;就停止不干。 |
逆来顺受 |
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隳肝沥胆 |
隳:毁坏;沥:液体往下滴。比喻待人忠心耿耿,赤诚无比。 |
光前启后 |
犹“光前裕后”。 |
黄雀衔环 |
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。指报恩。 |
断香零玉 |
比喻女子的尸骸。 |
钻木取火 |
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将伯之呼 |
指求人帮助。 |
便还就孤 |
就撤回到我这里.。 |
风虎云龙 |
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刻不容缓 |
刻:片刻;容:容许;缓:延缓;耽搁。一刻也不容许延缓。形容形势十分紧迫。 |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 |
徒:空;羡:羡慕。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,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。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。 |
有求必应 |
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 |
材雄德茂 |
指才德杰出。 |
时运亨通 |
指时运好,诸事顺利。 |
败德辱行 |
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
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 |
九州:指全中国。月亮普照全中国,而人间苦乐不同,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,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。 |
鹬蚌相争 |
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一览无余 |
览:看。余:剩余。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。 |
如火如荼 |
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
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|
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;最好是避开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;没有别的好办法;只能出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