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戚是同的成语故事

拼音xiū qī shì tóng
基本解释休:欢乐,吉庆;戚:忧愁;是:语助词。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
出处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
休戚是同的典故
晋朝时期,庾亮因德高望重及善于用兵被派驻镇守边关,南蛮校尉陶称敌不过庾亮,就在当时权臣王导面前施用反间计,说庾亮拥兵自重准备举兵造反,要王导严加防范。王导说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休戚是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圆颅方趾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精神训》:“故头之圆也像天,足之方也像地。” |
醋海翻波 | |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 |
改过迁善 |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 |
趁火打劫 | 清 颐瑣《黄绣球》第三回:“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,黄通理更代为踌躇,怕的是越来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,顺手牵羊的事。” |
横眉冷对千夫指 | 鲁迅《自嘲》: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 |
铺张浪费 |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》:“要勤俭建国,反对铺张浪费,提倡艰苦朴素,同甘共苦。” |
高屋建瓴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 |
堂堂一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洒家,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,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,终不成只这般休了!” |
如臂使指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