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国三公的成语故事


一国三公

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

基本解释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。

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

一国三公的典故

春秋初,晋国吞并了附近的一些小国,成为一个大国。有一年,晋献公在战争中夺得美女骊姬,带回去立为夫人。不久,骊姬生了个儿子,取名奚齐。

骊姬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。她既年轻美貌,又善于献媚,晋献公对她宠爱无比,竞想废去太子申生,改立奚齐为太子。这本是骊姬的心愿,但她顾忌群臣不服。又故作姿态,劝献公不要再行废立。这样,献公更宠爱她了。

骊姬还有一个顾忌。那就是太子申生与他两个异母兄长重耳、夷吾关系亲密。于是,她暗中和献公的宠臣梁王、东关王等密谋,离间这三位公子,最后再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。经过多次商议,他们决定先设法使三公子离开献公身边,疏远他们父子间的感情。梁王和东关王向献公进言说,让太子去坐镇先君宗庙所在地的曲沃,而让重耳、夷吾两位公子分别去坐镇边疆要地蒲和屈。这样,国君居中指挥,三公子分守重镇,国上万元一失。

经不起两人如簧之舌的巧辩,献公终于同意这样做。由于蒲地和屈地一片荒野,使命士芬(w负责营造蒲、屈两城。士芬揣测到,这必定是骊姬为了使奚齐被立为太子而施出的一条计谋,所以故意胡乱营造,草草完工。公子夷吾对此不理解,向献公告了一状,说他办事不力。献公把士芬召来,问他为什么修得马马虎虎,士芬回答说:“我听说没有悲哀的原因而悲哀,悲哀必定会到来;没有战争而筑城,城必定会被敌人利用。现在我奉命为两位公子修城,若是不修筑得坚固,要承担对公子不敬的罪名;而若是修筑得坚固,则为敌人提供了阵地,要承担对君主不忠的罪名。如果我失去了忠和敬,还怎么能为大王作事呢?”说到这里,士芬又引了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:”怀德惟宁,宗子惟城。”意思是用贤德来安定国家,子孙后代才会像城那样坚固。最后他说:“我以为三年之后,那里将打仗呢。”

回到家里,士芬又作了一首诗。诗的意思是这样的:“穿狐皮衣服的贵人多得像龙的茸毛一样,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,我应该听从谁的呢?”士芬的预言没有错。后来,献公听信骊姬的坏话,逼死了太子申生。重耳和夷吾被诬为太子的同党,献公发兵攻打蒲地和屈地。两位公子被迫逃亡国外。骊姬阴谋得逞,奚齐做了晋国的太子。不过,骊姬的好日子也不长。献公死后,继位的奚齐被大臣里克杀掉,骊姬不久也被逼得投河自杀,从此晋国大乱。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,终于回国继位。这就是春秋时著名的晋文公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国三公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活蹦乱跳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。”
有去无回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了!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列风淫雨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《尚书大传》有‘别风淮雨’,《帝王世纪》云‘列风淫雨’;‘别’、‘列’、‘淮’、‘淫’,字似潜移;‘淫’‘列’义当而不奇,‘淮’‘别’理乖而新异。
百战百胜 先秦 管仲《管子 七法》:“是故以众击寡,以治击乱,以富击贫,以能击不能,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,故十战十胜,百战百胜。”
囊萤照雪 《晋书·车胤传》:“车胤恭勤不倦,博学多通,家贫不常得油,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,以夜继日焉。”
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传》:“且虞卿操其两权,事成,操右券以责。”
困而不学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安眉带眼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,直须要我开口说。”
千丝万缕 宋 辛弃疾《蝶恋花》:“会少离多看两鬓。万缕千丝,何况新来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