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杀不可辱的成语故事


可杀不可辱

拼音kě shā bù kě rǔ

基本解释辱:侮辱。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。形容做人的尊严。

出处《孔子家语·儒行解》: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却,可近而不可迫,可杀而不可辱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可杀不可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可杀不可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灯蛾扑火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:“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,倒来戏弄老娘!正是灯蛾扑火,惹焰烧身。”
一无所有 《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风,万法皆无,一无所有。”
德重恩弘 唐·韩愈《袁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显荣频烦,称效寂蔑,又蒙赦其罪累,授以方州,德重恩弘。”
靡所底止 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荒淫无耻 徐迟《狂欢之夜》:“在这座最庄严的城中,却有着一群荒淫无耻的,丑态百出的,伤天害理的,穷凶极恶的衣冠禽兽。”
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屈指一算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过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。”
蝶粉蜂黄 唐·李商隐《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》:“何处拂胸资蝶粉,几时涂额藉蜂黄。”
玉卮无当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》:“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,有瓦卮而有当,君渴将何以饮?”
同心合力 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