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之骄子的成语故事

拼音tiān zhī jiāo zǐ
基本解释骄子:宠儿。老天爷的宠儿。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“天之骄子”;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。现指条件极其优越;特别幸运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。
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天之骄子的典故
西汉时,匈奴常侵扰边郡。汉武帝派兵出击,多次得胜。
公元90年,匈奴骑兵又侵占五原、酒泉,杀掠当地百姓。汉武帝派大将李广利等率军反击匈奴。匈奴单于(最高首领)丢弃了粮草、武器,却保存着实力。李广利大败匈奴。这时,他家属犯罪下狱的消息传来,他很担忧。谋士献计要他将功折罪。于是他挥兵北进,浴血沙场。后匈奴单于又乘机领兵袭击李广利。他招架不住,便投降了。单于为了笼络住李广利,把女儿嫁给他。一年后,李广利遭到匈奴“丁灵王”卫律的嫉妒,被害死。
单于致书汉武帝:强胡,“天之骄子”。他要汉朝每年赠他美酒、绸缎等。汉武帝只得承认强胡难灭,以后与匈奴时和时战。
匈奴人自称“天之骄子”即为天所骄宠,故极强盛。后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天之骄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落落大方 |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9回:“杜雍却不推辞,将通身换了,更觉落落大方。” |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9回:“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。我为隋臣,不能匡救君恶,致被逆贼所弑,不能报仇,而事别主,何面目立于世乎?” |
强中自有强中手 | 元·无名氏《隋何赚风魔蒯彻》第三折:“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,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。” |
火树银花 |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 |
将计就计 | 元 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:“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。” |
举善荐贤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举善荐贤,乃美事也;卿何荐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繁文缛节 | 宋 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 |
三长两短 | 明 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:“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,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。” |
聊以自慰 | 汉 张衡《鸿赋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绪,乃为之赋,聊以自慰。” |
挖空心思 | 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:“今此贼挖空心思,用到如许密计,图我安如泰山之郓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