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问之学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只是记诵书本,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。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,不成体系。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,必也其听语乎?”
例子《冷眼观》第12回:“我不过记问之学,实在不是个里手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jì wèn zhī xué
注音ㄐ一ˋ ㄨㄣˋ ㄓ ㄒㄩㄝˊ
繁体記問之壆
感情记问之学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宾语;指无真知之学。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绿林豪客(意思解释)
- 革风易俗(意思解释)
- 高蹈远举(意思解释)
- 苦中作乐(意思解释)
- 经邦论道(意思解释)
- 轮焉奂焉(意思解释)
- 靡所底止(意思解释)
- 又红又专(意思解释)
- 二八佳人(意思解释)
- 学而时习之(意思解释)
- 无时无刻(意思解释)
- 顿挫抑扬(意思解释)
- 空口无凭(意思解释)
- 沤沫槿艳(意思解释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释)
- 谠言直声(意思解释)
- 螓首蛾眉(意思解释)
- 敢不承命(意思解释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释)
- 扭直作曲(意思解释)
- 口坠天花(意思解释)
- 错落有致(意思解释)
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- 礼坏乐缺(意思解释)
- 湖光山色(意思解释)
- 古里古怪(意思解释)
- 稳如泰山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通时合变(意思解释)
- 坐以待毙(意思解释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动刀枪。泛指内部相争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。 |
玉卮无当 | 卮:古代盛酒的器皿;当:底。玉杯没有底。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。 |
一干二净 | 形容非常干净;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。 |
色中饿鬼 |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。 |
诈奸不及 | 犹言十分奸诈。 |
大张旗鼓 |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 |
吴头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时是吴、楚两国交界的地方,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,楚地长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衔接。 |
吉光片羽 | 片羽:一片羽毛;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;吉光:古代传说中的神兽;毛皮为裘;入水数日不沉;入火不焦。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。 |
胜友如云 | 胜友:良友。许多良友聚集一处。 |
举世无敌 |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。 |
风虎云龙 | 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有求必应 | 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 |
材雄德茂 | 指才德杰出。 |
饥不择食 |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 |
散言碎语 | 犹言闲言碎语。 |
坐以待毙 |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 |
义不容辞 |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|
饿殍满道 | 殍:饿死的人。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。形容饥荒灾祸严重,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。 |
天下为一 | 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 |
小巫见大巫 | 巫: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。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,法术无可施展。后比喻相形之下,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。 |
超凡入圣 | 凡:凡人;普通人。超越凡俗;进入圣贤境界。后来多指学术、技艺、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。 |
满天飞 | 形容到处都是。亦作“满空飞”。 |
拳头产品 | 比喻企业特有的、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|
经纬万端 | 比喻头绪极多。 |
墨汁未干 |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。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(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)。 |
黄卷幼妇 | “绝妙”二字的隐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