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峙渊渟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山立水聚。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。
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逸伦之士,非礼不动,山峙渊渟,知之者希,驰逐之徒,蔽而毁之。”
例子《海内先贤传》:“山峙渊渟,行应规表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hān zhì yuān zī
注音ㄕㄢ ㄓˋ ㄩㄢ ㄗ
繁体山峙淵渟
感情山峙渊渟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字义分解
推荐成语
- 勤俭节约(意思解释)
- 劳燕分飞(意思解释)
- 亦复如是(意思解释)
- 前因后果(意思解释)
- 锲而不舍(意思解释)
- 裾马襟牛(意思解释)
- 见多识广(意思解释)
- 心里有鬼(意思解释)
- 春风风人(意思解释)
- 安于现状(意思解释)
- 头面人物(意思解释)
-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(意思解释)
- 薄暮冥冥(意思解释)
- 角巾素服(意思解释)
- 困而不学(意思解释)
- 粗服乱头(意思解释)
- 欺善怕恶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通今达古(意思解释)
- 共为唇齿(意思解释)
- 心上心下(意思解释)
- 空腹高心(意思解释)
- 战不旋踵(意思解释)
- 欢聚一堂(意思解释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释)
- 凤友鸾交(意思解释)
- 无恶不作(意思解释)
- 挂冠归去(意思解释)
- 拔毛连茹(意思解释)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定时炸弹 | 由计时器控制、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。比喻潜伏的危机。 |
沟满壕平 | 形容饱满。 |
断断续续 | 不连续的,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。 |
扬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长条旗子。舞动着幡,敲打着鼓。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。 |
顿挫抑扬 |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、停顿转折,和谐而有节奏。 |
繁文缛节 | 文;节:旧时指礼节;缛:繁重。繁琐过多的礼节、仪式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。 |
目不转睛 |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转地盯着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闭关自守 | 守:防守。封闭关口;并加以防守;不跟外界往来。也比喻因循守旧;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。 |
敲诈勒索 |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雨散风流 | 比喻离散。 |
鬼头鬼脑 | 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粗服乱头 | 粗服:粗布衣服;乱头:蓬头乱发。形容不讲究修饰。 |
大开方便之门 | 给予极大的方便。 |
善游者溺 | 会游泳的人,往往淹死。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,因此而惹祸。 |
令人作呕 | 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 |
比众不同 | 与大家相比,大不一样。 |
凹凸不平 |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。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
举直错枉 | 举:选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错:通“措”,废弃,放弃。枉:弯曲,比喻邪恶之人。起用正直贤良,罢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举直厝枉”、“举直措枉”。 |
面有难色 |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 |
纵横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 |
一窍不通 | 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 |
公子哥儿 |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,不务正业的子弟。 |
人面狗心 | ①《晋书·苻朗载记》:“朗曰:‘吏部为谁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。②犹言人面兽心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 | 剐:古代酷刑,割肉。比喻再难的事,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