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李愬画像
[宋代]:惠洪
淮阴北面师广武,其气岂只吞项羽。
君得李佑不肯诛。便知元济在掌股。
羊公德行化悍夫,卧鼓不战良骄吴。
公方沉鸷诸将底,又笑元济无头颅。
雪中行师等儿戏,夜取蔡州藏袖底。
远人信宿犹未知,大类西平击朱泚。
锦袍玉带仍父风,拄颐长剑大梁公。
君看鞬橐见丞相,此意与天相始终。
淮陰北面師廣武,其氣豈隻吞項羽。
君得李佑不肯誅。便知元濟在掌股。
羊公德行化悍夫,卧鼓不戰良驕吳。
公方沉鸷諸将底,又笑元濟無頭顱。
雪中行師等兒戲,夜取蔡州藏袖底。
遠人信宿猶未知,大類西平擊朱泚。
錦袍玉帶仍父風,拄頤長劍大梁公。
君看鞬橐見丞相,此意與天相始終。
这首诗气势恢宏,语词铺张,大有山谷诗风。惠洪虽未列名《江西诗社宗派图》内,但人皆视其为江西诗社中人。全诗简洁精炼,沉着雄辩,突出地表现出李愬足智多谋、忠君爱国的大将风度。李愬(773-821),唐代著名将领,洮州临潭(属甘肃省)人。公元816年(唐宪宗元和十一年)任唐、随、邓州节度使,与叛将吴元济(时任申、光、蔡三州节度使)相邻。他表面松弛军备,以麻痹叛敌,暗中整顿军伍,善待降人。次年冬,乘雪夜突袭蔡州,生擒吴元济,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上奇袭之范例。他亦因此进授山南东道节度使,封凉国公,时人为立祠塑像、题诗绘图。诗中惠洪把李愬与西汉开国元勋韩信相提并论,甚至认为李愬的功绩超过了韩信。
唐代·惠洪的简介
惠洪(1070-1128),一名德洪,字觉范,自号寂音尊者。俗姓喻(一作姓彭)。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。宋代著名诗僧。自幼家贫,14岁父母双亡,入寺为沙弥,19岁入京师,于天王寺剃度为僧。当时领度牒较难,乃冒用惠洪度牒,遂以洪惠为己名。后南归庐山,依归宗寺真静禅师,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。惠洪一生多遭不幸,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,两度入狱。曾被发配海南岛,直到政和三年(1113)才获释回籍。建炎二年(1128)去世。
惠洪共有诗(29篇)
宋代:
孔平仲
驱马汴河西,从此游帝乡。瞻言驿堠短,喜及春日长。
碧瓦映茅茨,人烟密相望。刍茭足供马,亦有酒可尝。
驅馬汴河西,從此遊帝鄉。瞻言驿堠短,喜及春日長。
碧瓦映茅茨,人煙密相望。刍茭足供馬,亦有酒可嘗。
宋代:
翁元龙
此间不愧总宜名,山色湖光任雨晴。
鸿雁一声秋意惨,疏杨援曳尚多情。
此間不愧總宜名,山色湖光任雨晴。
鴻雁一聲秋意慘,疏楊援曳尚多情。
近现代:
周岸登
絮云翳日,烟柳断肠,羁游怕寻芳路。徐步青溪,不见春波照窥户。
愁红舞,哀燕语。漫笑我、老怀空负。念佳丽,藉甚当年,忏情无绪。
絮雲翳日,煙柳斷腸,羁遊怕尋芳路。徐步青溪,不見春波照窺戶。
愁紅舞,哀燕語。漫笑我、老懷空負。念佳麗,藉甚當年,忏情無緒。
明代:
李东阳
朝廷养公公养儿,儿为心腹股肱谁?当时意气各相许,儿
不负公公负主。
朝廷養公公養兒,兒為心腹股肱誰?當時意氣各相許,兒
不負公公負主。
明代:
蓝仁
城隅官阁下临河,监税閒来载酒过。两岸蝉声喧湿翠,一天鹭影落晴波。
凭栏自有幽人乐,趋市能无估客歌。三载政成心似水,柏台还说荐书多。
城隅官閣下臨河,監稅閒來載酒過。兩岸蟬聲喧濕翠,一天鹭影落晴波。
憑欄自有幽人樂,趨市能無估客歌。三載政成心似水,柏台還說薦書多。
宋代:
李正民
淮南千里少遗民,万顷膏腴变棘榛。辟地营田真上策,稻粱已见满仓囷。
淮南千裡少遺民,萬頃膏腴變棘榛。辟地營田真上策,稻粱已見滿倉囷。